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

——从小养成规则意识,长大做个合格公民

市法治报告团 谢佩琴
  【教学目的】通过讲述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真实案例,剖析未成年人成长轨迹及犯罪原因,讲明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的道理。
  【教学对象】初中学生。
  【教学时长】40分钟。
  【教学内容】
  同学们:你们听过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”这句俗话吗?一定听说过吧,可是,你们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吗?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规矩(也就是规则):古代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。什么是方圆呢?基本含义就是方形与圆形,实指事物的形体和形状。我们先来听一个鲁班规矩方圆的故事。鲁班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位能工巧匠 ,也是传说中的“木匠之父”。在 2500多年前,鲁班受观音大士所托在赤水河畔修建双凤台寺庙,所建亭子要建成亭子座是圆的,而亭子外观是方的,这些亭子对当今的建筑师来说,是十分容易的事,可2500多年前,要建好这样一座亭子,那是难上加难,基本上是办不到的事。鲁班整天冥思苦想,许多天过去,依旧没有找到建好圆底方形亭子的方法。一天,有两个孩子在大声地争执,用树枝在地上比划,都称是自己站在圆圈的中心,刚好鲁班路过,听了心里一亮,豁然开朗,要造亭子底座要先找出圆心,量圆的中心距离而建,即如今讲的圆的半径,有了圆的半径的距离长度,鲁班不但建好了下圆上方的亭子,因此还发明出划线用的墨斗,也就是后来的圆规量具。鲁班的发明给后人的建筑学上带来很大的进步。如今双凤台寺庙没有了,只留下鲁班在赤水河畔建寺庙的传说故事,也留下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,那是赤水河儿女精神文化中的精华。
  同学听完了鲁班的故事可能会说,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?我给同学们讲法院审理的几个案件同学们就明白了。
  (案例一)15岁的李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,是交友不慎导致他走上了邪路。李明是一名初中生。经常迟到早退,在课堂上睡觉,作业没有一次能好好完成,老师给他调整座位,让一名学习成绩好的女同学做他的同桌,李明不以为然,做一些小动作来欺负她。老师找李明的爸爸妈妈谈话,要求爸爸妈妈负起教育的责任。李明的爸爸妈妈苦口婆心地劝说,李明也答应好好学习。一天李明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,相见恨晚,以后经常见面,王大哥不是请他去餐馆吃喝,就是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。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她,王大哥成了李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。一天,王大哥突然对李明说:“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,我不便出面,你替我教训教训他,反正他也不认识你。”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,李明手拿木棒,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,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。
  在判刑之后,李明的人生就发生了重大的转折。从此之后,他再无法考取公务员、也无法进入军队,更为重要的是,他在社会上也会遭到长期的负面的评价,虽然我们不能够歧视有犯罪经历的人,但是每个人在和这些人交往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大的顾虑。可想而知,在打人的那一刻,李明的人生就陷入了无比的困难。更为重要的是,李明的犯罪经历还会影响到后代,比如后代在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。
  (案例二)一棍子敲碎了三个家庭 。小王与小顾是同校同学,小王读初三,小顾读初一。一天中午在食堂吃完饭后回教室,小王边上楼边与同学说笑,手里的饭盒随着摇晃,饭盒里的水洒落在跟在后面上楼的小顾身上,小顾猛跑两步,一拳头打在小王的后背上,小王挨了一拳莫名其妙,随即两人扭打在一起,后被同学们拉开。不想小顾人小气盛,当晚就约了几个小哥们找到小王家,要给小王给一点颜色看看,由于小王不在家,就在外面砸门吵闹一阵。小王回家知道后,第二天找小孙帮助,小孙自认为是小兄弟的头,欺侮小兄弟就是欺负他自己,所以一口答应,准备了一根长木棍,到校门口等候,当小顾放学刚走出校门,上去对准就是一棍子。小顾当场倒地昏迷不醒,后经抢救虽脱离危险,但颅骨骨折,构成九级伤残。小孙母亲体弱多病,家境贫困,小孙犯罪后其母举债请律师,到处奔走,劳累、忧郁成疾,在小孙判刑后一病不起,撒手人寰。小孙爸爸说:“这不争气的儿子一棍子下去,活活追去了他母亲的命,弄得家破人亡”。小王是独生子,家庭不仅要承担请律师、经济赔偿等难以承受的负担,而且案发前正值小王初中毕业面临中考,在他进监狱的时候,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也寄到了家中,他的犯罪断送了自己的学业、前途,也毁掉了家庭的幸福。小顾也是独生子,受害致残,今后怎么办,父母整日以泪洗脸。小孙的一棍直接毁了三个家庭。
  法官在审理此案的时候走访了学校和这3 个家庭。了解到这3 个孩子有个共同的特点,不遵守校规校纪,不爱学习,经常欺负女同学,给同学起绰号,在别人后背上贴侮辱性的纸条。小顾常常与同学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。小孙最为严重,中学没读完,就缀学了,整天泡在网吧里玩游戏。
  第一个案子我们讲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。这个真实的案件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道理呢?就是万事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考虑。这个案子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打架的事情,但是由这个事情本身延伸出了很多其他的问题。有个苏格兰民谣是这么说的“少了一个铁钉,掉了一个马掌;掉了一个马掌,失了一匹战马;失了一匹战马,丢了一个国王;丢了一个国王,输了一场战争;输了一场战争,亡了一个国家。”我们都是一个个的个体,不会出现导致国家灭亡这么严重的后果,但是我们都是一个个家庭的成员。对于某些家境殷实的家庭而言,可能仅仅是小小的波澜,很短一段时间过去后,影响就消除了。但对于那些本来就很脆弱的家庭而言,带来的很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。我们虽然都是未成年人,但我们也对家庭负有责任的。万事务必要多多为最亲密的家人考虑。
   (案例三)16岁的张强因心情烦闷,想找个发泄的渠道。2020年11月 11日13时许,张强事先准备好刀具,至秦淮区某露天广场边的亭子内,将正在亭子内看报纸的被害人陈光无故用刀捅伤,后将作案刀具扔至花神湖内后逃离现场。被害人陈光被送至医院后右肾摘除,经鉴定其损害程度为重伤。构成七级伤残。
  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了解到,张强的爸爸妈妈在南京打工,张强从小跟随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,张强很聪明,上学后成绩还不错,爷爷奶奶对唯一的孙子喜爱宠溺,有求必应。张强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结交了一个好朋友,这个“好朋友”经常逃学,还拉着张强在外闲逛,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。刚开始张强觉得逃学不好,慢慢地也就习以为常了。因此,张强的成绩一落千丈。张强的爸爸妈妈意识不能让张强继续这样下去,初二的时候把张强接到南京,上了一所中学。张强没有很快适应城市中学的环境和教学方式,感觉自己什么都不如班上的同学,成绩也跟不上。中考时连所普通高中都没考上,只上了一所职业中专。张强感觉自己这辈子就毁了,虽然老师多次找他谈心,但张强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,也就是个中专生,能有什么前途。一次经过一个网吧,张强进去了,慢慢的就迷上了网络游戏,感觉在游戏里面,自己才是个英雄,特有成就感。因为逃课上网,老师找张强的爸妈谈话,回家张强的爸爸就狠狠揍了他一顿,以前对张强最好的妈妈也不停地数落,让张强感觉很难受,心情郁闷,想到在游戏中那种打打杀杀的快感,就想在现实生活中也找点类似的刺激。于是,就发生了前面的一幕,通过捅人寻求刺激,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。
  张强与被害人素不相识,也没有矛盾和冲突。张强捅的是被害人的后腰,在游戏里面,后腰都不是要害,张强以为在现实中也一样,最多就是流点血,感觉不会很严重。张强的行为致使一个同样的未成年人,一个学生,被莫名其妙地捅成重伤,摘除右肾,心理和身体上都遭受重大伤害,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改变。这样的结果,是张强在行凶之初,根本没有考虑到的,也无法承担后果。其实这起案件,两个未成年人和其身后的家庭都成了受害方。
  第三个故事则有一些特殊。张强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能力,但由于其信息来源渠道的问题,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判断能力欠缺的问题,导致发生其没办法预期的结果。这种现象在成年人中依然是很普遍的。未成年人由于年纪尚小,没有社会经历,没有很多与人打交道的机会,对于相关的知识的掌握也很缺乏,更是对于事情的结果没有办法认识到。所以,我们要提醒大家,虽然我们可能看了一些书,看了一些电视,但在这些很多都是艺术化演绎的东西,并非完全真实的情况。但是,我们要有一些基本的良心,比如我们都知道不能去伤害人,那就不要去伤害人。不要心存侥幸,以为能控制结果。不伤害人,就不会发生任何后果。最近《三体》这部电视剧很火,里面有句话是“我点燃了火,却无法控制火”,这句话也在警示我们,对于那些可能发生危险的事情,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做。
  从以上的几个案例中,可以看出,本是应该在学校中尽情享受青春年华的时候,这几个未成年人却站在被告席上接受法庭的审判,还将面临几年的牢狱生活。造成这一切的原因,有的人说是因为一念之差。真的这样吗?从这几个未成年人的成长轨迹不难看出,他们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。学校是培养教育青少年的主要阵地,规定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守则,集中体现了对中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,目的在于加强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,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,促进身心健康发展。《规范》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、个人与集体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,懂得中学生的责任与义务,学会如何生活。教育学生增强国家观念、道德观念、法制观念,懂得什么是正确的行为,什么是错误的行为;应该怎样做,不应该怎样做,以通过日常行为的训练逐步提高分辨是非,区别善恶的能力和道德选择与行为评价能力。
   一个人要克服不良行为习惯,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难的,必须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,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”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“从我做起,从小事做起”,才能逐渐克服不良行为习惯,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俄罗斯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:“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,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,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。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,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,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,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”。人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需要、倾向相联系的行为动作,是一个人由不经常性的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。因此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,克服不良行为习惯,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。
  同学们: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规则,咱们要了解规则,运用规则,遵守规则。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,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,人们活动的动机、目的往往不同,如果没有一个规矩来约束,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之中。没有圆规和直尺,就无法画出方形圆形。正是因为有模型的约束,线段才不会偏离预想的轨道,才能走出美好的形象。这正是所谓的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”的道理,只有人人遵守,我们才能成为礼貌社会的小主人,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!